患者姓名: 陈某 性别: 男 出生日期:1933.04
就诊日期:2017.12.20 初诊、复诊 复诊门诊 发病节气:冬至
主诉:胸痛1天
现病史:患者1天前活动后心前区疼痛不适,休息后症状自行缓解,今日门诊症见:患者神倦,心胸疼痛,部位固定,痛引左肩背部,入夜为甚,夜尿频多,舌紫黯苔薄白,脉弦涩。
既往史:既往有高血压病史。
过敏史:暂未发现
体格检查:双肺叩清音,双肺呼吸音稍粗,未闻及干湿性啰音,未闻及胸膜摩擦音;心前区无隆起,无异常搏动,心尖搏动点未见,触无震颤,心界不大;心率81次/分,律齐,心音低钝,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,未闻及心包摩擦音。双下肢肌力4-级,伴运动性震颤,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,双侧霍夫曼征(-),双侧巴氏征(-);双下肢呈轻度水肿,按之凹陷,病理反射未引出。
辅助检查:心肌酶:羟丁酸脱氢酶306.6U/L、乳酸脱氢酶231.2U/L;血沉24mm/h;肌钙蛋白:0.337ng/mL。BNP:3372.5(>1800.0心功能Ⅳ级)。心电图: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;左心房负荷过重;下壁导联小Q波,请结合临床。心脏彩超:左房大。升主动脉内壁见钙化斑。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瓣叶钙化,二尖瓣瓣环钙化。二尖瓣重度返流,三尖瓣及主动脉瓣轻度返流。左心室收缩功能未见明显异常。左心室舒张下降。
中医诊断:胸痹
证候诊断:心血瘀阻
西医诊断: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(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Ⅳ级)
治 法:活血化瘀,通脉止痛
处 方:血府逐瘀汤加减
川芎15 桃仁15 红花15 赤芍15
丹参15 三七15 柴胡15 桔梗15
牛膝15 当归15 生地15 郁金15
太子参15 淮山15 茯苓15 降香15
桂枝15g 薤白10g
日一剂,水煎服,饭后顿服,共7剂。
复诊:患者经治疗后,心前区疼痛症状较前改善,精神状态及纳眠情况得到改善。
心得体会:
患者神倦,心胸疼痛,部位固定,痛引左肩背部,入夜为甚,夜尿频多,舌紫黯苔薄白,脉弦涩,诊断为胸痹,证属心脉痹阻。治疗上,以活血化瘀,通脉止痛为法;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为主,以川芎、桃仁、红花、赤芍、丹参、三七活血化瘀通络,柴胡、桔梗、牛膝行气活血;当归、生地养血活血;降香、郁金行气止痛。太子参、淮山、茯苓益气健脾养血。桂枝,薤白通阳。方中各药活血养血,益气行气,健脾养心。气足则血足,气行则血行,中焦气机得畅,三焦运化得施,血液化生有源,淤血得化,血运得通,胸痹心痛症状、精神状态、纳眠情况得以改善。胸痹的临床特征为当胸闷痛,甚则胸痛徹背,短气、喘息,不得安卧;治疗上在行气活血的同时,可辅以补益脾气,养心血,以便血化生有源,有气可行,淤血自然得化,胸痹心痛症状也可得以改善。
胸痹之名,源于《灵枢.本脏》:“肺大则多饮,善病胸痹....”《黄帝内经》对本病病因病机及证候表现均有记载。《金匮要略》列专篇论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、治法和方药,认为其病机为“阳微阴弦”,即上焦阳气不足,下焦阴寒内盛,属本虚标实之证。胸痹常见的病因有年老体虚、饮食不当、情志失调、寒邪内侵等。寒邪、瘀血、气滞、痰浊、闭阻胸阳,阻滞心脉:或气血阴阳亏虚导致心脉失养。血脉失畅为其基本病机。本案为心脉痹阻、气滞血瘀,故以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,通脉止痛,如加薤白,桂枝通阳则疗效更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