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姓名: 陈某 性别: 女 出生日期:1956.12
就诊日期:2021.03.29 初诊、复诊 复诊门诊 发病节气:
主诉:反酸伴胃脘部胀痛1周
现病史:患者1周前出现反酸,伴有胃脘部胀痛,纳差,今日门诊症见:患者精神稍倦,吞酸时作,嗳气酸腐,胃脘部胀痛不适,饮食喜热,四肢不温,胃纳欠佳,睡眠一般,大便溏,日三次,小便调,舌淡苔白,脉沉迟。
既往史: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。
过敏史:暂未发现
体格检查:腹平坦,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,未见腹壁静脉曲张,触软,腹软,剑突下压痛(+),无反跳痛,未扪及包块,肝脾肋下未触及,Murphy’s征(-),麦氏点无压痛,各输尿管点无压痛,腹部叩诊呈鼓音,移动性浊音阴性,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,听诊肠鸣音4次/分。
辅助检查:暂缺。
中医诊断:吐酸
证候诊断:脾胃阳虚
西医诊断:慢性浅表性胃炎
治 法:温中散寒,宽胸下气
处 方:理中汤加味
干姜20 白术15 砂仁15(后下) 大枣15
陈皮10 干姜15 甘草15 茯苓15
法夏15 吴茱萸3 太子参20 鱼古10
淮山20 薏米15
日一剂,水煎服,饭后顿服,共7剂。
复诊:患者经治疗后,反酸、胃脘疼痛不适症状较前改善,精神状态、纳眠及大便情况得到改善。
心得体会:
本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吞酸时作,嗳气酸腐,中医诊断为吐酸;患者吞酸、嗳气、胃脘部疼痛不适,饮食喜热,四肢不温,胃纳欠佳,睡眠一般,大便溏,结合舌脉象辩证属脾胃阳虚。治疗上以温中散寒,宽胸下气为法,方用理中汤加味加减,理中者,调脾胃也,方中以太子参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健脾益气;木香、砂仁、薏米行气和胃,化湿制酸;法夏、陈皮和胃降逆;干姜、吴茱萸温中散寒,辅以淮山健运脾胃,甘草、大枣益气,调和诸药;方中各药补中焦之气,温中散寒,行气化湿;使得三焦运化得施,中焦气机得畅,内寒得化,运化得利,故反酸症状得以缓解,胃脘疼痛不适伴随症状得以减轻,精神状态、纳眠、大便情况得以改善。《四明心法》云:“凡是吐酸,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”,故治以肝为根本,说明吐酸之证与肝气有关,李师方中应用吴茱萸引药入肝经,疗效更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