喘证(支气管炎)
何某,女,73岁,2022年4月19日初次就诊。主诉:咳嗽喘促1周。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、浅表性胃炎病史。1周前不慎受凉后出现咳嗽,气促,痰多难咳,在外院予抗感染、化痰治疗后,症状缓解不明显。就诊时症见:患者咳嗽、气促,痰多色黄,微恶风寒,无发热,无胸闷胸痛,胃脘不适,胃纳减少,无嗳气反酸,眠不安,二便尚调。查体:呼吸22次/分,脉搏90次/分,神清,精神疲倦,双肺呼吸音粗,可及干湿性啰音,唇甲无紫疳。舌淡,苔黄腻,脉弦滑。
中医诊断“喘证”,西医诊断“支气管炎、慢性浅表性胃炎”,采用“宣降肺气、清热化痰”法,方用温胆汤、定喘汤加减。
法夏15g 茯苓15g 陈皮10g 枳实10g
竹茹10g 苏子15g 白芥子12g 白果12g
杏仁12g 蜜麻黄9g 黄芩15g 太子参15g
款冬花15g 桑白皮15g 紫菀15g 枇杷叶15g
细辛2g 白芍15g
每日1剂,水煎服,饭后顿服,共14剂。嘱患者避风寒、注意保暖,饮食宜清淡易消化,少食生冷、肥甘厚腻、辛辣以及海腥发物。调畅情志,勿使情绪激动,避免接触特殊气体,勿剧烈活动,以防诱发哮喘。嘱慎养正气,避免风邪侵袭。
复诊:患者服药后咳喘气促明显好转,痰多易咳,但近日饮食不慎出现胃脘胀满疼痛,伴反酸嗳气,纳差。舌淡,苔黄腻,脉弦滑。视病情守前方,去掉苏子、白芥子、太子参、款冬花、桑白皮、枇杷叶、细辛,加吴茱萸2g、黄连12g、延胡索15g、海螵蛸15g、党参15g、山药15g、百合15g、柴胡10g,白果减至10g,余药同前方不变,继续服用14剂。
三诊:患者未见气喘、咳嗽、咳痰,纳改善,胃脘胀满疼痛明显改善,偶有反酸嗳气。舌淡,苔薄黄腻,脉弦滑。继续调理脾胃以善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