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肇庆医学院!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  >   名医风采   >   省名中医工作室   >   正文

李力强名中医心得体会——治疗黄疸临床经验

来源:    作者:   发布时间:2023-12-06   访问次数:

李力强主任医师治疗黄疸临床经验

患者感受湿邪,久而不去,加上嗜食生冷之品,从而损伤脾阳,阳损而脾运失司,寒湿内蕴,阻遏胆液,胆汁不遁常道而泛溢,发为本病。

李力强教授认为,黄疸主要是湿浊之邪引起,故《金匮要略·黄疸病脉证并治》有“黄家所得,从湿得之”的论断。无论湿热之阳黄,或是寒湿之阴黄,均与病理产物蕴结中焦、脾胃运化失职、肝胆疏泄失常、水液代谢障碍、气血运行不畅有关。阳黄以茵陈蒿汤为主,可配伍赤芍、丹参、丹皮等凉血活血。湿重于热者,则加苍术、白术、桂枝等温中健脾。阴黄以大辛大温附子、干姜等为主,食少腹胀加砂仁、厚朴、广木香、焦三仙行气和胃。湿从热化,热极重者变急黄,当重用清热解毒之品,如水牛角、赤芍、豨莶草等。急黄缓解后,宜服逍遥散疏肝理脾,可加生地、枸杞子、黄精等滋肝肾之阴以清余热。黄疸各阶段可适当配伍疏肝理气之郁金、青皮、香附、川楝子等。久病成瘀成痰者,可选用鳖甲、三棱、莪术、桃仁、赤芍、枳实、法夏行气活血通络化痰。久病损及脾肾,当温阳祛湿并行,予制附子、干姜、白术、茯苓等振奋阳气。

张仲景把黄疸病分为太阴中风发黄、谷疸、酒疸、女劳疸、虚劳发黄等五种,并确定了“诸病黄家,但利其小便”的治则。李力强教授结合多年临床治疗黄疸的经验,认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是谷疸。谷疸实证多属胃热,但如果患者感受湿邪,日久不去,困阻脾胃,伤及脾阳,寒湿阻滞中焦,可能会从寒化,出现寒象。如《临证指南医案》载“阴黄之作,湿从寒水,脾阳不能化热,胆液为湿所阻,渍于脾,浸淫肌肉,溢于皮肤,色如薰黄”。治宜温中健脾,利湿退黄。可以茵陈蒿汤除湿利胆退黄,加附子、干姜温阳,田基黄、珍珠草、白背叶根解毒除湿。

办公地址: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正西路93号   电话:0758-2109638

邮箱:b2109638@163.com

  粤公网安备441202020000073号  粤ICP备05084249号
       信息管理:第二附属医院   网站技术支持:信息中心
       Copyright2024-2025 肇庆医学院  版权所有